1)第一百六十一章 稀释股份_时代巨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一般而言,大股东增资对于小股东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郁闷的事。

  如果不跟着增资,就要被稀释股权,如果跟着增资,不断增加资金投入,也只能维持所占的股权份额不变。

  至此,林风早早将梦龙推上市的目的,大家也清楚了。

  他就是希望用梦龙上市所套现的资金,来保证自己在风行公司的股权份额!

  …………

  一般的互联网公司,如果想要高速发展,都会进行多轮的融资,以获得充足的资金。

  在林风前世时,互联网bat三大巨头莫不如此。

  百度,2000年2月获得了120万美元第一轮融资;9月获得了第二次融资,由dfj和idg投资1000万美元;2004年又获得包括google在内的八家风险投资1500万美元融资。

  百度上市时,李彦宏所持股份仅为9%。

  腾讯,2000年拿到了idg、盈科各110万美元的融资,恰好度过了互联网泡沫时期,之后在mih接手了这两家的股份后,管理层又卖给了mih部分股份,到上市时,管理层与mih各持有50%。

  腾讯上市后,马化腾持股份额仅为43%。

  阿里则更夸张了。

  其融资历史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绝对算是个奇葩。至今仍保持着多项融资纪录有待打破:

  融资时间跨度最长。前后长达15年之久;融资金额最大。从1999年开始,阿里巴巴累计获得融资金额达到5亿美元。

  参与vc/pe机构众多。前后参与阿里巴巴融资的vc/pe机构超过20家。

  1999年阿里巴巴获得500万美金的第一轮投资,由高盛牵头,联合美国、亚洲、欧洲的投资机构,包括新加坡汇亚(transpaccapital)、瑞典investorab和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。

  2000年,马云为阿里巴巴引进第二轮2500万美元,软银领投2000万美金,富达、汇亚资金、tdf、investorab、日本亚洲投资公司等跟投500万美元。

  2004年,阿里巴巴第三轮融资8200万美元,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融到的最大一笔资金。软银牵头出资6000万美元,其余2200万美金由富达、v出资。

  到2005年,雅虎入股阿里巴巴,vc/pe基金开始大规模退出。当时,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、雅虎中国的所有业务、雅虎品牌及技术在中国的使用权,换取阿里巴巴集团40%股份及35%的投票权。

  2007年阿里旗下b2b业务在港上市,算是前期投资人和管理层的第一次套现。

  到2014年阿里再次在纽交所上市,其中又经过了两轮pe融资。

  上市后,马云所持有股份仅为8%。

  …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mka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