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74章 新式黏菌人_属性点慈善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入食物获得均衡营养的黏菌能“吃饱”,如果能以此让黏菌维持正常的生命周期,黏菌人的单具身体也许能维持三到五年。

  其间的难点很多,最难的部分是细胞分化。

  黏菌人只是黏菌模拟出来的细胞,其本质并没有太多改变,能维持“人”的思考和运动能力,也完全是通过寄核体的“集合”概念来实现的。

  要进一步接近人类的状态,可能要有几十种黏菌参与。

  王齐虽然已经改出两个新品种黏菌,不过要彻底模拟人类这样的复杂生物,还差得远。

  这里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消化和血管。

  黏菌人有消化能力,但主要营养都被模拟肠胃的黏菌吃了。这里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负责消化的黏菌细胞,并不像真的肠胃细胞一样会把氨基酸释放到血液里,它们只会释放孢子和代谢废物。

  虽然其他黏菌也可以消化一点孢子,但这完全满足不了损耗。

  一种专业的消化型黏菌,应该能够酶解蛋白质大分子,并将大部分氨基酸释放到血液,只用一点点维持自身需求。

  而酶解,显然超过了王齐现有的知识储备。

  还好,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真的进化到分子生物学的程度,只要培养出食性足够复杂的黏菌就可以,有点类似于杂交育种,对个体做人工筛选,非常耗时间和人力。

  血管的情况类似,现有的黏菌人血管主要功能是配氧。

  通过幽灵实验员配合的活体实验,观察到在“血液”里直接投放食物颗粒,根本走不了多远就会被附近黏菌分光。

  估计氨基酸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,在靠近“消化黏菌”的个体饱和之前,更远的根本没份。

  当然人体也是一样的,只要吃的够多,配合储备作用的“脂肪型”,就能保证渗透压基本平衡。

  到这里已经能看到,合成一个真正的“长寿型黏菌人”,需要用到很多种基本功能有区分的黏菌,拟态只能用来解决一些小问题,比如屁股蛋就不需要很特别的功能,只要水分和脂肪比例够大就行。

  把这么多类型的黏菌,有序的拼装成一个人型,本身就是一项很大的工程,装置复杂度会非常夸张。

  把它作为一项长期项目来做,首先就要限制住装置的复杂度。

  王齐现在批的方向,是仍然依托单一黏菌,通过某个寄核体信号,来激活类型分化的功能。

  比如需要八种黏菌来构成“长寿型黏菌人”,那么在接到预约时,由黏菌中心工作人员按下对应编号的个体舱,启动细胞分化开始填满八个小舱室,经历个十天二十天给黏菌分化。具体时间长短,取决于黏菌分化后组装前的生存能力,以及黏菌人到底能活多久。

  这样的组装方式,装置复杂度就相对可控,现有的主体管道营养运输方案不需要改变,只是给个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mka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